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信用評級
資產證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一般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資產,通過結構性,轉變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銷售和流通的證券。它是在已有信用關系,如貸款,應收賬款等基礎上產生的存量資產的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我國于2005年初開始正式試點推廣,本土化的資產證券化正開始在中國金融發展和改革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信用評級制度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機構缺乏獨立性、評級體系不健全、評級功能不全面等都影響著我國資產證券化的健康發展。
資產證券化作為資本市場的創新工具,對于信用評級的水平要求很高。資產證券化一方面能給投融資雙方帶來更多融資獲利的機會,另一方面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在信用風險問題上存在較多問題。資產證券化是一種新型金融工具,發行的是資產支持證券,需要較高質量的信用評級。因此信用評級在資產證券化的實施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直接決定了資金融通的成本,而且對于資產證券化整體市場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資產證券化的信用評級中,主要是圍繞資產證券化交易中投資者應收回的權益進行評級的,其評級的基礎不僅包括了發行人的信用狀況,還更多的包括了資產池的結構配置和投資者的應收權益。在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為了達到預定的信用級別,必須對證券化資產和交易結構等進行實現的安排和構架,因此評級結果決定了證券化資產和交易結構等可變因素,評級基礎中的某一方面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評級結果有較大的出入。信用評級就其本質而言就是提供了一種信用風險的信息服務,評級結果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其在資產證券化中起到了一種信息揭示功能,給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決策參考,使其可以獲得與所承受信用風險相對應的投資收益。
信用評級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對于發行證券的機構來說,一個良好的信用等級就意味著其所發行的證券的籌資成本低;對于投資者而言,一定的信用評級等級就是對于投資決策的一個衡量。資產證券化是一個復雜的融資過程,存在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信用評級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可觀的指示,幫助他們制定出符合自身的投資方針;從比較宏觀的層面上來看,一個發展完善的信用評級環境具有很好的市場透明度和揭示功能,有助于提高市場的效率,穩定市場波動,強化市場監管,對促進資產證券化交易的順利進行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評級機構是一個信用信息服務機構,為使得其所提供的信息更具有參考性,信用評級機構就必須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獨立性決定了一個信用評級的真實性、客觀性、可靠性。但是我國的評級機構,除獨立于金融系統外的法人機構外,有的在行政上還隸屬于銀行系統,有的直接是證券承銷商的一個部門,而且在開展評級業務過程中會受到各方面的干預,使得這些機構不能客觀公正的開展評級,導致評級結果令人質疑。我國國內目前為止只有4家評級機構,各機構間既沒統一的標準尺度,也缺乏一套健全完善的評級指標體系,直接影響到了評級結果的公正性。而且我國當前的信用評級的范圍還只限于傳統的債券評級和企業資信評級,跟不上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