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公司
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英文:Kowloon-Canton Railway Corporation,KCRC),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空殼公司。九鐵公司在1982年12月24日至2007年12月2日(約25年)負責經營香港其中一個鐵路網絡—“九廣鐵路”,及經營貨運業務及管理旗下物業。兩鐵合并后,公司所有業務轉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經營,所以現時已經沒有任何業務。九廣鐵路公司只繼續出租合并后余下的物業資產,于2008年,出租只錄得1,200萬港元收入,而在連城廣場保留的四層物業,九廣鐵路公司亦至2008年12月初租出其中兩層。
1910年,九廣鐵路啟用,當時屬單線系統,由九龍尖沙咀經新界直達羅湖邊境。早期的火車由蒸氣機車拖動,于50年代逐步改用柴油機車,至1962年柴油火車已全面取代蒸氣火車。
1973年,九廣鐵路九龍段展開現代化計劃,包括鋪設雙線和進行鐵路電氣化。
1975年11月30日,九廣鐵路九龍總站由尖沙咀遷至紅磡,尖沙咀總站在不久后便被拆卸,只保留鐘樓(現為法定古跡,亦為尖沙咀地標之一),原址則興建香港文化中心。
1978年實施全面雙軌及電氣化火車工程。
1982年5月6日,首階段的電氣化工程完成,九龍至沙田近郊線電氣化列車正式啟用。
1982年12月24日,《九廣鐵路公司條例》通過,包括成立九廣鐵路公司,使九廣鐵路正式脫離政府。此計劃源于1981年,香港政府打算將營運九廣鐵路英段的九廣鐵路局由政府部門改為公共法團,以讓新公司可以商業原則運作。新公司成立后,公司雖仍由政府全資擁有,但其運作則由公司自行處理,再由管理局監察,管理局的成員由香港總督(現在則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
1983年2月1日,九廣鐵路正式改由九廣鐵路公司經營及管理。
1983年7月15日,沙田至羅湖段電氣化工程也投入服務,由當時的港督尤德爵士主持通車儀式。
1984年,公司接受政府邀請,在新界西北區建造和營運輕便鐵路。1988年9月,新界西北區的輕便鐵路投入服務。 1990年代為配合興建西部鐵路走廊,“九廣鐵路──英段”改名為“九廣東鐵”;輕便鐵路則改名為“九廣輕鐵”。
為配合政府優先發展鐵路的政策,九廣鐵路公司改組成為規劃、設計及建造大型新網絡的機構。公司應政府邀請,就多條新鐵路的興建進行詳細研究及提交建議書。
1998年10月,西鐵正式開始施工。同時積極擴展輕鐵網絡,將之轉型為西鐵的主要接駁交通工具。
其他新項目包括三條東鐵支線:于大圍接駁東鐵的馬鞍山鐵路、紅磡車站至尖沙咀東部的支線、以及作為第2條過境鐵路通道的上水至落馬洲支線。
2002年9月24日,政府邀請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及經營九龍南線。
2002年6月25日,政府宣布九廣鐵路公司投得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的興建與經營權。
2003年12月7日,輕鐵位于天水圍的2段新支線通車,兩條新支線共長4.4公里,設有11個新車站。
2003年12月20日,歷時5年建成的西鐵正式啟用。
2004年1月3日,在與政府重新審查過九鐵整體規劃,九鐵宣布會擱置沙中線,而會用沙紅線代替。新鐵路的走線會和原來的沙中線相若,但不會過海,而是改經黃埔再轉入紅磡站,然后經過南環線連接西鐵;而原來的東鐵會南延過海到中環,使東鐵和西鐵形成一個在紅磡轉車的十字型路線。
2004年10月24日,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正式啟用,列車從紅磡站延至尖東站為終點。
2004年12月21日,馬鞍山鐵路正式通車。
2005年11月6日,九龍南線正式動工。
2006年4月11日,香港行政會議通過九廣鐵路公司和地鐵有限公司的合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