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公司涌動國際資本市場
如果不是投資銀行業內人士,你可能很難想象,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在內的多家中央企業以及匯源、蒙牛、新浪、安踏等多家民營企業,在其公司中,都不約而同地有著離岸公司(Offshore Company)的影子。
離岸公司是如此活躍地存在于我們的經濟社會中,甚至活躍到當你隨意搜索企業時,很容易就能發現它的蹤跡;然而,離岸公司又是如此神秘而低調,神秘到一談它的具體運作,受訪對象都很有默契地選擇了匿名。它就像陽光底下的灰色地帶,為人所共知,卻又為人所不知。
離岸公司,在它的神秘面紗背后,藏著哪些秘密?
減稅的路徑
“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稅收差異。這也是避稅目的離岸公司存在的前提條件。”北京國家會計學院(以下簡稱北國會)資本研究所的一名專家告訴《中國會計報》記者。
上述北國會專家介紹說,很多企業選擇在避稅港(如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開曼群島等)注冊公司,在這些島國,他們的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均可免除或至少大幅度降低。
2002年,中國聯通在收購母公司9省市移動通信業務時就經過了兩道股權關聯交易,最后由中國聯通香港公司從其離岸母公司手中購得股權,這合理規避了資本利得稅。
在外貿行業,注冊離岸公司已是公開的秘密。某出口企業財務部經理吳女士向記者公開了該企業逃避稅收的秘訣。
企業先在避稅港注冊一家離岸公司。在銷售時則采取兩種做法。一種方法是,以一個虛擬的低價格簽訂合同,比如說產品價格為10元/件,但實際價格是50元/件,另外的40元與外商約定好由外商直接打入離岸公司的賬戶;另一種方法是,企業與這家離岸公司簽訂合同,以一個虛擬的低價格向離岸公司出售商品,再由離岸公司出售給外商。
通過這種運作,企業可以規避掉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稅收。也正因為此,有些企業明明很賺錢,但賬面上卻總是微利,甚至是虧損。
融資的平臺
“越是大企業,對離岸公司的運作越純熟。而他們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海外融資。”中信證券投資銀行的一名專家向記者透露。
很多企業都選擇了這樣的路線圖:境內企業實際控制人以個人或法人名義在離岸中心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然后直接或間接取得境內企業的資產或者權益,再以境外企業的名義在境外交易所。
上述中信證券專家告訴記者,“這種正是國際自由資本市場的標準。目前,企業運作,都有兩層以上的SPV,而且,SPV還可以無限拆分。”
在這種下,企業擁有了國際化的身份,以國際公司的面貌出現,這使得企業在需要海外融資時,可以省去很多復雜的法律程序,變得更為方便、更為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