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受疫情影響歐美還沒有完全放開,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的增長也部分歸因于中美貿易摩擦,促使各國企業重新審視既有的采購和供應戰略。
為了規避美國加征的關稅,一些制造業的上游公司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亞洲其他地方比如東盟,在制造完畢后出口到中國再進行包裝。
大華銀行集團外國直接投資咨詢部高級副總裁戴麗彥指出:
“供應鏈格局預計在疫情過后重新洗牌,但中國仍是銷售和供應鏈網絡的重要市場。這促使企業采取中國+1、+2甚至+3的供應鏈/制造戰略,以實現效率和韌性的平衡。”
2020年是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有專家指出中國和東盟可以抓住這一契機,在5G、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領域打造雙方合作的新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中國和東盟間技術產品的貿易,尤其是機械和電子產品的增長極為顯著。據星展銀行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中國從東盟六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總計進口了518億美元的上述產品,同比增速高達27.7%。
因此,中國和東盟間具備產業結構的互補性,雙方企業可以依托彼此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優勢,挖掘本國市場機遇,也可強強聯手,探討在東盟國家開展第三方合作,推動地區和世界經濟發展。
瑞豊徳永擁有豐富的國內實踐與國際資源,一直助力中國企業家更好地“走出去”,如您有東南亞相關業務需求,詳情可聯絡我們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