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際化探析
“四大”進入中國市場后,憑借其專業優勢與對實務工作的豐富經驗,在我國行業競爭中占據了十分有利的地位。在制定相關會計和法規時,我國財政部門都曾向四大進行咨詢甚至與其一起商討,因而四大在國內開展業務時可以從政府部門獲得較多支持。如2001年中國證監會頒布的“補充16號文”就要求公司及再融資時,財務報告除需國內進行法定外,還必須由國際進行“補充”;一些銀行也相繼規定貸款的公司必須到指定的外資進行信用,因而導致目前我國銀行業的市場基本上被國際占領。政府的推動促進了四大在國內的發展,而我國自身又存在著發展較晚、規模偏小、經驗不足、人才缺乏等原因,質量較低、社會公信力較差,因而在國內市場很難承接到大型客戶,行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為了改善國內事務所的發展狀況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不斷采取措施促進我國朝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一、我國國際化遇到的問題
我國注冊出現的時間較短,而國外大型事務所在體制建設、業務范圍、事務所文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著更為完善的經驗,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國際四大的國際化程度相比,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
(一)規模化進程中的體制問題國外事務所以個人財產承擔無限經濟責任,合伙人十分重視質量。而我國注冊會計師責任的各項法規尚不完善,在脫鉤改制以前,事務所有掛靠單位,很少考慮執業風險問題,從而導致缺乏風險意識、質量低下,行政干預的存在對事務所執業過程中的獨立性一直產生著負面影響,使其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法人。1999年財政部開始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脫鉤改制工作,就改制結果看,行政干預所引發的內部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決,行業壟斷和部門封鎖的問題仍然存在,執業質量和職業道德水平并未出現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些問題阻礙了我國事務所朝大規模、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二)服務項目單一、收入較低國外事務所非常注重服務領域的開拓,業務范圍不斷增大,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大型國際會計公司的業務收入僅有37%來自報表,43%來自咨詢服務,20%來自稅務服務。而我國大部分業務收入仍來自傳統的業務,收入來源較為單一。同時,在行業服務細分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注冊會計師的潛在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除了同行業的競爭,其他替代行業也可以提供更加專業和細化的服務(如財務分析師、管理咨詢家等),給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性帶來了強大的競爭壓力。國際四大由于熟悉國際資本市場運作,在跨國服務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國內許多希望在海外的公司都習慣于請其開展活動;此外,政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也傾向于請四大進行,這樣就算出了問題,也可以“已雇請了高質量的會計師”而推卸自己的責任,上述情況導致目前我國競爭激烈,爭相采取低價策略爭取客戶,而國際四大卻以其高昂的收費占據著國內大部分市場。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達到了實質趨同,國內企業財務報表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將得到提高,為我國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加大了國內事務所按國際標準向國際化延伸、提供多元化服務的壓力。
(三)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國內事務所存在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使其收費水平偏低,導致了質量的下降,從而使其在社會公眾中失去信譽,這進一步促進了公眾對國際四大的偏好。近年來,因執業質量問題而引發的案件逐漸增多,這反映出投資人、政府等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報告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國內事務所不加大力度提高服務質量,不堅持“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行為準則,最終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被市場所淘汰。
(四)人才缺口大,培養機制不完善近年來,我國許多大中型企業爭相高薪從海外和知名中介機構聘請高級財務人員,以適應企業國際化的需要,這一方面反映了國內企業正加快速度與國際趨同,對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內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培養與企業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嚴重脫節現象。而同時,國際四大所也紛紛在國內搶灘人才,其提供的高薪和優越的發展機會吸引了大量畢業生的加入。國外事務所職員的晉升有嚴格的規則,一些具備高素質、高能力的人留下來繼續工作,而不適應的人便自動離開或轉到客戶單位。對比而言,我國大部分沒有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導致人才缺乏,這也將影響到其人才儲備并阻礙將來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