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控不能做表面文章
企業風險管控勢在必行
“大企業、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內控和風險管理是企業發展戰略或者企業戰略執行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大的企業由于內控和風險管理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企業一夜之間不存在了。”用友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友表示。用友集團在三年前就已經關注企業內控與風險管理,并為一些知名企業提供了解決方案。
事實上,企業因忽視風險管理而導致事故頻發的現象由來已久。世界上最古老的商業銀行——巴林銀行由于操作風險在1995年2月倒閉;全球第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因財務問題申請破產,股票價格從每股90美元跌至幾美分;2003年3月,長虹因為信用風險損失44億人民幣;2004年12月,中航油因從事石油期權投機造成5.54億美元的巨額虧損;2007年4月,河北邯鄲農業銀行發生內部員工盜竊5000萬巨款案。
可以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控制企業的風險,建立企業整體的內控體系,勢在必行,而且對企業,對整個國家,對整個民族的產業都是非常關鍵和非常重要的。
2008年6月28日,有著“中國薩班斯法案”之稱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下簡稱“基本規范”)由財政部、證監會、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頒布。“基本規范”將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公司范圍內施行,主要是針對國內財務及會計監控體制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內部的委托-代理關系等各個方面的需求,要求公司應當對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在企業內確定內部控制要素,建立內部控制機制。
內控與風險管理依然困難重重
盡管與發達國家在此次經濟危機中所面臨的挑戰相比,中國經濟看上去受到的沖擊不那么直接,但是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可能比預想的要大。首先,中國GDP的外貿依存度高達70%,國際經濟的風吹草動都會給中國企業帶來直接影響;其次,中國企業生存狀況在全球產業鏈中基本整體處于低附加值的下游,如果不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必將危及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在經濟危機中啟動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最穩妥的步驟是優先建立并健全企業的風險內控體系,同時完善外部的監控環境,將轉型升級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李友如是說。然而,這個最穩妥的步驟在當前依然困難重重。
一方面,內控與風險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但內部控制標準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范疇,政府的檢查無法全面充分地了解企業內控成效;另一方面,企業在具體執行上,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內控制度在員工內部普及程度不高;企業內控制度與日常業務相互分離;合規成本太高;企業重大風險事項的事先預警準備不足;集團對下屬單位重要內控事項很難實時監控;不能做到長期有效地跟蹤和改進集團內控制度。
這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存在復雜多變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些企業早已提前進行了內部管控嘗試,尤其是那些在內地、香港、美國三地的中國企業集團,已經正式推行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將運營、控制、信息三大系統有機結合。
在企業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審查監督匯報機制的建立尤為關鍵,而其中的技術核心就是整合信息系統資源,以ERP項目的實施為核心,統一系統規劃、統一數據標準、統一技術標準,建立起網絡化的控制信息系統。同時,企業集團可在此基礎上創建一整套全面內部控制體系。據了解,凡是建立了內控體系的中國企業,去美國時基本都順利通過了薩班斯法案的嚴格考驗。